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的研究团队发现,髋部骨折不仅会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该研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AI),发现患有心脏病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CVE) 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预后更差,并且需要更多医疗服务。该研究分析了香港和英国 100,000 多名髋部骨折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可以改善髋部骨折患者的管理,并为精准医疗提供见解。
背景
香港髋部骨折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约为 17%,高于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CVE 是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人数的 33%。目前的研究表明,髋部骨折与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等 CVE 风险增加之间存在联系。然而,在髋部骨折护理中,管理 CVE 风险往往被忽视。
髋部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并可能导致术后心脏并发症。即使考虑到这些并发症,髋部骨折后 CVE 的风险也会立即增加。这种时间关联背后的机制很复杂,由于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各异,因此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
髋部骨折与心血管研究结果及意义
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根据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识别出不同的群组或亚表型。在香港队列中,研究人员识别出三类群组:相对健康的个体(66%)、患有代谢相关疾病的个体(21.4%)以及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史的个体(12.6%)。
与其他两组相比,相对健康的组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患有代谢相关疾病的组在髋部骨折后 180 天内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住院的风险大约是其他组的两倍。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史的组在同一时期因 MACE 住院的风险增加了五倍。此外,该组全因死亡风险和意外住院风险是健康骨折者的两倍,住院时间也更长。
研究结果强调了在髋部骨折护理中管理 CVE 风险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患者。该研究表明需要个性化的管理策略,包括密切监测、及时干预以及优先为高风险患者提供医疗资源。这种方法对于改善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还利用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发现,髋部骨折后 60 天内发生 MACE 的风险增加 93%。这表明,仅髋部骨折就会导致短期内发生 MACE 的风险增加,而先前存在的心脏病和其他合并症会进一步加剧这种风险。在髋部骨折后的 61-180 天内,风险会降低。英国队列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
专家评论
香港大学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张正龙教授表示:“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已知风险因素。骨骼是人体重要的钙储存库,骨折后血钙突然升高可能会增加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髋部骨折后及时管理心血管疾病风险非常重要。”
张教授补充道:“许多人没有意识到骨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我们的研究表明,髋部骨折可能会引发或加重 CVE。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我们对髋部骨折患者的亚表型进行了分类,发现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史的人在髋部骨折后患 CVE 的风险更高。这些发现有助于为髋部骨折患者引入个性化治疗,降低骨折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可能性。它们也为未来为髋部骨折患者制定更精准、更合适的临床策略铺平了道路。”
关于研究团队
该项研究由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张正龙教授领导,同系博士生许文强和张晓文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港大医学院合著者包括药理及药剂学系的盛楚荣博士、黄子基教授和刘卓贤博士,以及临床医学院医学系陈春明教授。
如果您有任何需求或疑问,请发送至support@greaterbayhealthcare.com ,专门的团队成员将很快与您联系。